原代心肌細胞培養(yǎng)是體外研究心血管疾病相關機制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技術?;A實驗中,與細胞系相比,原代心肌細胞的形態(tài)及電生理方面更接近在體細胞,因此,培養(yǎng)原代心肌細胞的質量直接關系實驗的進程及結果。 材料與方法
1.實驗動物和主要試劑
1)新生24h內的SD大鼠10只,雌雄不限;
2)DMEM高糖培養(yǎng)基(CellMax);
3)胎牛血清(CellMax);
4)胰蛋白酶(CellMax);
5)雙抗(CellMax);
6)D-Hanks;
7)5-溴脫氧尿嘧啶核苷
(5-Bromoo2'-deoxyuridine,5-Brdu);
8)臺盼藍等。
2.主要實驗儀器
1)高性能無菌超凈臺;
2)CO2培養(yǎng)箱;
3)倒置相差顯微鏡;
4)離心機;
5)恒溫水浴鍋;
6)磁力攪拌器、
7)200目鋼網;
8)血細胞計數器、
9)解剖器械等。
注:
所有手術器械、離心管均高壓滅菌。
玻璃器皿用強酸浸泡過夜,流水沖洗10次,去離子水沖洗3次,烘干后高壓滅菌備用。
3.心肌細胞培養(yǎng)
新生24h內的SD大鼠10只,體積分數為75%的乙醇浸泡消毒2遍,每次約8s。無菌眼科剪沿胸骨正中人剪,盡量避免剪破其他臟器產生污染。用無菌鑷子捏取心臟,迅速置于D-Hanks液中,仔細剝離大血管及多余組織,D-Hanks液反復認真沖洗至少3次,洗去殘留的血細胞及其他雜質。
將心臟剪成約0.5mm×0.5mm×0.5mm的組織塊放人錐形瓶,加入10mL質量分數為0.08%的胰蛋白酶封口,放入37℃水浴鍋中消化,轉子轉速約90~100r·min-1。
第1次消化8min后靜置棄上清。剩余組織進行多次消化,每次2min,收集每次消化后的上清液,直至全部組織消化*。向上清液中加入體積約1/4~1/3的DMEM培養(yǎng)基(含15%的胎牛血清)以終止上清液中殘余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,防止損傷細胞,保證成活率。全部上清液以1200r·min-1離心12min,所得沉淀用約20mL培養(yǎng)基輕輕吹散,用移液管緩慢吹打均勻,細胞懸液經200目孔徑鋼網過濾后移入培養(yǎng)瓶中進行差速貼壁(注意搖勻),55min后取細胞懸液以1000r·min-1離心10min,所得沉淀用培養(yǎng)基(pH=7.2)輕輕吹散。
根據臺盼藍染色結果及細胞計數結果調整細胞密度,以5×108L-1密度接種到培養(yǎng)板或培養(yǎng)瓶中,放入37℃的溫箱中培養(yǎng),24h后用D-Hanks液或磷酸鹽緩沖液輕輕沖洗去未貼壁的細胞,可得到視野清晰、密度均勻的貼壁心肌細胞。然后換新鮮培養(yǎng)基繼續(xù)培養(yǎng),72h再次換液,根據細胞生長狀態(tài)進行實驗。
4.心肌細胞質量評價
1)心肌細胞觀察
倒置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(tài)、生長狀態(tài)、搏動頻率、節(jié)律、強度,觀察培養(yǎng)液色澤變化以判斷心肌細胞生長是否良好。
2)臺盼藍拒染法計算細胞活力及細胞純度的鑒定
心肌細胞懸液用等量體積分數為0.4%臺盼藍溶液混勻后用血細胞計數板分別計數活細胞和死細胞數。鏡下死細胞染成藍色,活細胞拒染而呈透亮狀態(tài)。
細胞存活率=活細胞數/總細胞數(活細胞+死細胞)×100%。
用免疫熒光法或通過細胞種板72h后計數搏動心肌細胞百分數測定心肌細胞純度。
心肌細胞免疫熒光鑒定
?。?)在培養(yǎng)板中將已爬好細胞的玻片用PBS(0.01M)浸洗3次,每次3min;
?。?)用4%的多聚甲醛固定爬片15min,PBS浸洗玻片3次,每次3min;
?。?)0.5%TritonX-100(PBS配制)室溫通透20min(細胞膜上表達的抗原省略此步驟);
?。?)PBS浸洗玻片3次,每次3min,吸水紙吸干PBS,在玻片上滴加正常山羊血清,室溫(6%山羊血清,不用BSA,PBS配置)封閉30min;
?。?)吸水紙吸掉封閉液,不洗,每張玻片滴加足夠量的稀釋好的ACTA1一抗(一抗?jié)舛龋?:20,一抗稀釋液:PBS配置)并放入濕盒,4℃孵育過夜;
(6)37度復溫45min,加熒光二抗(二抗換成羊抗兔IgG(H+L)/RBITC,二抗?jié)舛龋?:200,二抗稀釋液:PBS配置):PBS浸洗爬片3次,每次3min,吸水紙吸干爬片上多余液體后滴加稀釋好的熒光二抗,濕盒中20-37℃孵育1h,PBS浸洗切片3次,每次3min;
注意:從加熒光二抗起,后面所有操作步驟都盡量在較暗處進行。
(7)復染核:滴加DAPI避光孵育5min,對標本進行染核,PBS5min×4次洗去多余的DAPI;
?。?)用吸水紙吸干爬片上的液體,用含抗熒光淬滅劑的封片液封片,然后激光共聚焦拍照。
結果
1.心肌細胞形態(tài)觀察
心肌組織消化后所有心肌細胞均為圓形,培養(yǎng)2~3h部分細胞開始貼壁,12h后可見梭形細胞,細胞逐漸增大,部分貼壁的細胞出現自發(fā)性搏動;24h細胞幾乎全部貼壁,可見多角形細胞及較多細胞搏動;48h細胞形態(tài)為多角形或梭形,細胞伸出的偽足相互接觸交織成網,逐漸形成細胞簇或細胞單層,鋪滿瓶底。72h后99%以上細胞自律搏動,搏動頻率、節(jié)律、強度穩(wěn)定,頻率70~130次·min-1;大部分細胞相互連接,呈現同步搏動,同一培養(yǎng)瓶中細胞的搏動頻率一致。
24h心肌細胞
48h心肌細胞
2.心肌細胞活力測定結果臺盼藍染色顯示活細胞數>85%。
3.心肌細胞純度測定通過細胞種板72h后計數搏動心肌細胞百分數,所得心肌細胞純度>95%。
4.心肌細胞免疫熒光鑒定結果
心肌細胞(細胞核)
心肌細胞(ACTA1抗體表達)
心肌細胞(合成圖)
討論
1.鼠齡選擇多數文獻推薦1~3d大鼠,新生大鼠在出生后3d內心肌細胞尚未分化,心肌細胞培養(yǎng)時成活率高。
通過大量實驗觀察認為最好選擇出生24h內新生大鼠。
2.無菌操作防止污染是培養(yǎng)細胞成敗的關鍵之一。
常見為細菌、支原體等污染,可導致提取后的細胞不貼壁、不生長、生長后狀態(tài)不佳等。要嚴格執(zhí)行實驗室無菌操作規(guī)則且培養(yǎng)基中要加入終濃度為體積分數1%的雙抗液。
3.組織消化反復實驗顯示,0.5mmx0.5mmx0.5mm體積的組織塊更易快速消化且避免長時間消化給細胞帶來損傷。
常用消化液有胰蛋白酶及膠原酶I、Ⅱ等。胰蛋白酶濃度推薦質量分數為0.060%-0.125%,膠原酶質量分數為0.06%-0.10%。
單獨用質量分數為0.08%胰蛋白酶較實用。消化過程應在37℃下進行,用低速磁力攪拌器(80~100r·min-1)或手動搖晃及吹打使酶與組織充分混勻。
4.細胞洗滌;剛消化過的細胞本身附帶消化酶,不利于細胞貼壁,因此,至少要洗滌細胞2~3次。將收集好的上清液加入含體積分數15%胎牛血清的培養(yǎng)基以終止消化,然后離心細胞(1200r·min-1,12min)。
用培養(yǎng)基將離心后沉淀緩和吹散、混勻、過濾后再次離心(1000r·min-1,10min),如此重復1~2次,可洗去黏附細胞的消化酶,有利于細胞貼壁。
5.細胞純化:多選用差速貼壁分離法加化學抑制法。其原理是心臟組織消化后主要有2種細胞,即成纖維細胞和心肌細胞。
由于在培養(yǎng)瓶中大部分成纖維細胞能在短期內貼壁(50~120min),而心肌細胞則需2~24h,因此,通過差速貼壁法能獲得較純的心肌細胞,約95%。差速貼壁分離細胞后,要在培養(yǎng)基中加入5-Brdu,終濃度為0.1mmol·L-1,目的是抑制成纖維細胞的生長。
6.細胞種植:細胞密度約5×108L-1時,72h后可見細胞伸展、接觸,細胞間進行信息交流,形成同步搏動;(1~3)×108L-1時可觀察單個細胞,可見到多種形態(tài)的細胞。
種植細胞24h后用磷酸鹽緩沖液或D-Hanks液輕輕洗滌培養(yǎng)板或培養(yǎng)瓶,洗去未貼壁細胞得到可供實驗的理想細胞。